百科知識網(wǎng),生活百科小知識大全網(wǎng),分享實用的日常生活小常識妙招小竅門

最新更新文章排行百科問答話題手機版

飲食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飲食

燒麥是哪兒的最著名?關于燒麥的歷史

時間:2023-07-05 23:10來源:百科知識網(wǎng)(asianschoolgirlcam.com)人氣:

燒麥起源于內蒙后流傳至京、津、廣東一帶,其形如石榴,潔白晶瑩,餡多皮薄。又稱燒麥、肖米、稍麥、鬼蓬頭,是形容頂端蓬松的形狀,是一種以燙面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面食。以下內容帶來的是關于燒麥的歷史由來,希望您喜歡。

本文目錄

1、關于燒麥的歷史

2、燒麥是哪兒的最著名

3、燒麥可以冷凍嗎

1

關于燒麥的歷史

很多人認為,燒麥的祖籍在呼和浩特,據(jù)《綏遠通志稿》中記載:“惟室內所售捎賣一中,則為食品中之特色,因茶肆附帶賣之。俗語謂‘附帶’為捎,故稱捎賣。且歸化(呼和浩特)燒麥,自昔馳名遠近。外縣或外埠亦有仿制以為業(yè)者。而風味稍遜矣。”清代北京燒麥館多懸掛“正宗歸化城(呼和浩特舊稱歸化城)燒麥”招牌。

然而,在十四世紀高麗(今朝鮮)出版的漢語教科書《樸事通》上,有元大都(今北京)出售“素酸餡稍麥”的記載。稱:“皮薄肉實切碎肉,當頂撮細似線稍系,故曰稍麥。”“以面作皮,以肉為餡,當頂做花蕊,方言謂之燒賣。”從描述看,與今燒麥造型無異。

其實,宋末元初文人陳元靚在《事林廣記》的《大茶飯儀》中,也記載了稍麥,稱:“三巡或灌漿饅頭,或稍賣,用酸羹……”可見,燒麥與灌漿饅頭(即今之灌湯包)同屬餐點,可能是受包子制作方法啟發(fā)而形成的。

有學者認為,燒麥制作方法近似突厥的“饅頭”,兩者都用未發(fā)酵的面粉做皮,餡料以肉為主,只是前者蒸食,后者烤食,因此懷疑燒麥來自西域,但并無更多證據(jù),且突厥語中并無與燒麥音相近的食品。

燒麥之名甚異,有人認為是外來語音譯,也有人認為是稍麥的異寫,之所以稱“稍”,清代郝懿行《證俗文》說:“稍麥之狀如安石榴。其首綻開中裹肉餡,外皮甚薄,稍謂稍稍也,言用麥面少。”

雖然燒麥最早的文字記錄指向北京,但燒麥多用羊肉餡,而內蒙古羊肉質量更佳,到清代時,內蒙古燒麥已被認為是正宗。在當時,關內人普遍有誤解,認為關外平時以羊肉為食,但據(jù)趙翼《檐曝雜記》載,他作為軍機大臣曾赴關外考察,經詢問當?shù)厝说弥?,普通牧民一年只能吃一兩次羊肉,平日只能用奶茶加炒米度日?/p>

今北京燒麥與大同燒麥近似,大同燒麥又稱稍梅,因出籠時狀為梅朵而得名。明清時期,晉商走遍天下,也將大同燒麥帶入北京,以都一處最著名,都一處最初可能是酒館,據(jù)《燕京雜記》載:“都一處買酒以杯記,不以壺記。有親王某善飲,微服過之,索以巨碗,主人以其破格不與,王怒碎其器,一時都下暄傳之。”此書成于嘉慶時期,直到清末,《都門瑣記》仍稱:“有都一處者,專賣酒,酒品極多。”到上世紀30年代初《燕都叢考》時,都一處方被記為“小飯店也”。

2

燒麥是哪兒的最著名

燒麥,著名漢族小吃,在中國南北方都有,是一種面制的食品,品種繁多

燒麥名字的由來,是因為燒麥的邊稍皺折如花故又稱之為“稍美”,意即“邊燒美麗”

燒麥起源于內蒙后流傳至京、津、廣東一帶,其形如石榴,潔白晶瑩,餡多皮薄。

看來最好吃的燒麥還是在內蒙,不過各地也有一些燒麥特色館,至于好吃與否嘗鮮就知道了。

3

燒麥可以冷凍嗎

燒賣做好后可以放冰箱里冷凍,吃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再蒸。

將燒麥放在盆里包上保鮮膜就可以了。

燒賣,又稱燒麥、肖米、稍麥、鬼蓬頭,是形容頂端蓬松的形狀,是一種以燙面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面食。

標簽: 儲存  歷史  燒麥